本文约1100字,阅读约需3分钟。
昨夜伴着美团打车7城扩张的采访入睡,今晨则又是被滴滴融资的消息吵醒。本来冷静了一年的网约车市场看起来是不打算让大家过个消停年了。
2017年,滴滴将征战的主线从安内转为攘外。扩张海外城市,扩张新产品线,乃至智能驾驶研发和建设新能源生态。当然,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资源,用于稳住现有的成熟业务线的竞争。
一个行业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类型的进入者。行业初期的进入者最多,那个时期的市场蛋糕并未被寡头独占。在大家资源储备相差不大的时候,机会会更加青睐于犯错最少(指百分比,而非绝对值)、笼络资源最多的那一个。而对于其他人,将迅速会被洗牌。在洗牌后的高速发展期,仍然会有新的进入者。可能会是资源储备薄弱,但能够迅速切中寡头尚未顾及的细分赛道/商业模式/用户痛点的创业企业,也可能会是资源储备雄厚(或者自我感觉雄厚),希望能够依靠大量资源砸出一小块地盘的企业。美团便是在网约车市场洗牌后,在高速发展期进入的那一位。
经过5年的发展,滴滴和其他的小伙伴们已经一起建立起了互联网出行市场壁垒。经营许可,司乘体量、运力调度算法,完善而快速的决策流程,现金储备,乃至政府关系,这都不是可以轻易打破的壁垒。当然美团亦对此非常谨慎,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南京试错,以期有一天将模式能够快速复制。
然后这一天到了。便是文章开头的一幕。突然感觉专车大战又要回来的节奏,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!
事实不再多讲,直接想想即将到来的2018年,网约车市场会发生什么。
若美团诚不我欺,那么未来的的一年,美团打车在标的城市的推广将陆续展开。现阶段流传的城市列表,均为竞品的重点城市,那么在这7城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。滴滴拥有大量的现金储备,且拥有丰富的价格战经验(快的&优步表示对此负责),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进行压制,并在价格战中直接提升其竞品的流量成本。但美团并非没有机会,除了滴滴以外的其他竞品将会受限于其现金储备和商业模式,成为美团打车的重点流量来源。也就是说,滴滴美团之争,最遭殃的是偏服务的重资产模式的专车服务。美团打车也将能够在大量消耗其资源后获得市场的一席之地——当然,前提是耗得起。至于盈利,那更是遥远的事情。
说完美团,接着说滴滴。诚然在未来的一年中,美团打车的进入会消耗滴滴的现金储备,但仅为沧海一粟,这并不会影响滴滴的战略节奏。海外扩张,人工智能,新能源生态将继续成为滴滴在未来的重点投入对象。
最为此感到苦恼的应该是除了滴滴和美团的另外几家网约车运营商。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,因缺乏现金储备而回避价格战将难免走上易到在2015年的老路。当然,在价格战中,首先流失的用户往往都是忠诚度较低的用户。将ARPU提升为比活跃用户地位更高的运营指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。
最后。愿互联网永远和平。
欢迎关注“看海的狐狸的后花园”微信公众号:
19年了,博主还活着吗?
活着呢~
请问楼主Sphere 中文化委员会还在吗?
另外微信公众号还更不更呢( ̄▽ ̄)”
Sphere中文化委员会已经许久没有联系了,不确定他们是否还在继续运营。
此外微信公众号已经两年也没有更新了……如果我未来能够脱离996的苦海的话,我想我应该会再尝试自己写一些东西吧。